(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3日電)科技業大老建議引用歐洲「工時帳戶」制度,化解無薪假危機,以年為單位計算總工時,來調配全年淡旺季人力需求。全產總秘書長謝創智今天表達反對。

 

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指出,以年為單位計算總工時,不僅涉及工時運用問題,也直接衝擊現行加班制度,降低勞工實質所得,使每月薪資收入不定,更影響未來退休金累積,相關社會保險補助也失去請領標準,「等同變相運用責任制,以法律合理化無薪休假」。

勞動基準法中有定期契約供雇主運用,但仍有更多企業濫用派遣來作人力調配,謝創智說,台灣僱用規範其實已太彈性,「雇主應有營運調配的能力,不能遇到景氣低迷,就從勞工身上開刀」

據勞委會100年國際勞動統計報告,台灣在去年平均每年工時為2174小時,德國只有1419小時,相差很大。謝創智說,歐洲國家彈性工時的運用是建立在勞資協議基礎上,台灣數10萬家企業目前僅有不到1千家有企業工會的條件下,採用年彈性工時,只會使勞工更加弱勢。

他引述美國鋼鐵工會公布研究資料「平均每年工時超過2500小時的勞工,將比每年平均工時2000小時的勞工,更容易在工作中受傷」說,短期間內長時及高密度的勞力付出,會惡化勞動品質,更提高勞工過勞及職災發生率。

謝創智認為,「雇主想彈性配合淡旺季來調配人力,旺季要求員工加班加到過勞死,淡季又讓員工回家吃自己,根本是把人當機器使用」。

他說,旺季努力工作、配合加班到過勞的員工,不見得都能獲得調薪;到了淡季,企業理當安排檢修保養或訓練課程等,讓員工可進修、提升技能,適時放鬆、調養身心健康,這才是真正和諧的勞資關係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佈武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